把外婆送进养老院,才明白这世上没有人能独自扛下生活所有的刁难
“愿你们能展翅高飞,也盼你们归来有期”
办好养老院的入住手续,安顿好外婆,随手拍下洒金桥这家养老院窗户上的窗贴。我想,大部分长辈对晚辈的爱亦是如此:盼他们在身畔,却也不想成为牵绊。
二零二三年腊月二十四,正在回坊置办年货的我还是接到了老妈最终决定为外婆寻找养老院的电话,在喧闹的回坊街头,能清楚地听出电话那头老妈的纠结和自责。
生于关中某县小有名气的中医世家,外婆从小生活也算衣食无忧,膝下三子一女,用她对我的话说:地里刨食和一堆堆药渣将你的舅舅们和你妈拉扯大……老太太向来有福气,久居西安城,膝下内孙外孙成群,爱好秦腔书画,虽非专业但也自得其乐,小南门外环城公园总有她和老朋友风雨无阻的身影。
童年的理想,既是和外婆一样不用上学,天天城墙脚下吹拉弹唱、舞文弄墨,丝毫不担心生活的寡淡无趣。
转折点自2014年起,三个舅舅的陆续病故,临近八十的外婆逐渐沉默失语,记不起孙辈的名字,不再似曾经的活泼外向。老妈常告诫我们要多自报姓名,外婆才会记得,直到拿到阿尔茨海默症的检查报告,我们才明白需要面对的是生命另一个阶段的外婆和持续照顾的考验。
老妈要强,接外婆到家和老爸一起照顾,老两口肩膀上的担子随之变大,既要在青年路的家中照顾外婆,还要经常往返帮家在长安的姐姐带娃,尝试请过保姆,虽能稍微分担些家务、做做饭,却不能给外婆日常关怀和欢乐。
吃饱穿暖就行
这样的孝顺和你们养宠物有什么区别?
在家请保姆这条路并没有走得通,传统且倔强的老妈又对养老院讳莫如深。尽管外婆多年前曾豁达地表示,以后老的走不动了选择不拖累儿女,务必送她去养老院和同龄人在一起生活。
七八年的硬撑,让刚六十出头的老妈也头发花白,外婆虽然整洁健康但也日渐消瘦,笑容在老妈和外婆的脸上越来越少,晚辈虽常来常往但也各自奔忙,并不能分担多少,于是劝说打动了电话那头的老妈。
如果打老人怎么办、如果吃不饱怎么办?会不会区别对待老人?老妈的顾虑也是我们的顾虑。
家门口找到的方案
老妈说很像小时候把我送到托儿所
看新闻了解到,一家有二十年历史的本土连锁康养企业在离家不远的洒金桥新开了家自营的养老院。本着离家不能太远、收费合理、服务务必专业,工作人员无论家人在否都要有爱心、责任心的要求及一系列网上看到的寻找养老机构的攻略,全家决议去实地去看。场地透着一股子新劲,环境宽敞整洁且没有异味,工作人员年轻专业,很多都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带着日式介护的专业和敬业精神。
老妈尤其关心其他已经入住老人的状态,像侦探一样跑了几个屋子和其他的爷爷奶奶聊东聊西(实为打探),经过最终的试住,彻底打消了我和老妈、老爸的所有顾虑。
除了日常起居、饮食的照顾,养老院每周甚至每天都有不同的康娱活动,还能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定制营养餐和康复计划,群里和直播经常会同步每位老人的动态,最重要的是三楼未来还有一家医疗机构,能很方便地服务到入住的老人。
三月初,老妈有次发微信告诉身在外地的我:把外婆送到这养老,很像小时候把你送到托儿所,也很像现在把你姐的孩子送幼儿园,牵挂却不担心。
后来,回到西安我问外婆愿不愿意住在这,在这开不开心,外婆清醒且开心地回答我:没事,你常来我这做客呀!
正月十五机构工作人员和老人一起包饺子
养老院汉服体验活动
《礼记》中写到:“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面对自然规律,我们不可抵挡的都会老去,时代在变、老人在变、养老的方式也在变,老妈的养老观念也在变。选择专业的帮助,让外婆获得快乐和科学照护,并非推卸孝亲敬老的责任。毕竟,没有人能够独自扛下生活所有的刁难。
写在最后
离康源中成·城市颐养中心不远,回坊里的军军手工无糖绿豆糕,一直是外婆最爱的零嘴。我想、我确定,未来会无数次的回到这里,带着这份无糖却也甜蜜的礼物和外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分享。
2024年4月9日
作者:家属-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