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专题报道 | 养老院里的年轻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信息: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如何做好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提起养老服务业从业者,不少人存有“学历低、年龄大、待遇低”的刻板印象。然而,这种情况已经悄然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科班出身”的“90后”“00”后投身养老服务业,这群“青春养老人”用爱心、耐心和专业技能守护着老年人的黄昏岁月,也为养老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01 “温暖老人的同时,我们也在被治愈着”
“爷爷奶奶们,来,大家把手抬起来,跟我一起做操啦!”1月10日下午,在西安市一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康源中成·城市颐养中心,记者见到了2002年出生的陈宇婷,她正带着十多位老人做养生保健操。伴随欢快的音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拍拍肩膀、拍拍腿、转动手腕、活动手指,现场气氛愉快而温馨。
陈宇婷示范养生保健操
陈宇婷毕业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在养老院里很受“爷爷奶奶”们喜爱。“一开始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家里人并不支持,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对养老服务业很好奇,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陈宇婷直言。
经过3年专业学习后,因校企合作缘故,她毕业后便来到西安进行顶岗实习。一开始是在社区里的养老服务站实习,主要为独居老人上门送餐、监测生命体征、上门助浴等,后来进入养老院。也正是这段实习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养老服务业的决心。
陈宇婷询问“奶奶”午睡情况
“这份工作非常考验耐心和适应能力。养老服务不只是简单的日常照料,更需要对老人情感、心理和精神层面进行全方位关怀。”陈宇婷说。
虽然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仅两年,但陈宇婷已经爱上了这份工作,家人也从一开始的不支持到现在的理解和认同。“有时候我不是离不开这份工作,而是离不开我的‘爷爷奶奶’们。”回忆起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陈宇婷不禁眼含泪花,她说,“其实我们在给他们提供优质养老服务、带给他们温暖的同时,他们也在很多时候治愈了我们。我愿意在养老服务业一直深耕下去,希望通过我们年轻人的努力,让更多老人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02 用更科学的照护观念托举“夕阳红”
1989年出生的董文凯是江苏无锡人。29岁那年,他进入国外一所高校的“介护福祉学”专业学习,3年后回到国内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如今他是康源养老的一名介护师。
“介护福祉学专业就是国内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那段日子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服务是老人真正需要的。”董文凯说,养老服务工作者应该对老人进行“自立支援”,通过鼓励、支持和适当照料,帮助老人实现自立,从而自尊、自信地度过晚年生活。
在董文凯看来,照护人员不能对老人进行“过度照护”,而要看到老人的能力上限在哪里,充分发挥老人的自身能力,激发潜在能力。“过度照护会让老人的自身能力慢慢退化,并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董文凯说。工作中,他会鼓励老人积极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长期坚持后,他发现老人的体能变得越来越好。
去国外学习前,董文凯曾在长沙一所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学习。工作后,他发现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对更好地服务老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大脑功能会逐渐衰退,记忆力、注意力都可能不如从前。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虑。”董文凯说,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孤独感、抑郁、焦虑和认知障碍等,如何识别这些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没有专业知识是很难做好的。
董文凯为老人量血压
“我老伴患有多种慢性病。有一次我来养老院看望他,看到一位老人吃饭时噎住了,情况紧急,工作人员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让老人把东西吐出来了。那一刻我和老伴更加觉得让他住在养老院是对的,专业的事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采访中,70岁的肖老太太说。
养老院布置得很温馨
03 “朝阳”与“夕阳”的“双向奔赴”
22岁的贺大娴毕业于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进入养老行业时,她曾面临过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这工作应该是阿姨们干的,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干这个?”
“因为我在工作中感到快乐。”这是贺大娴的回答。
“虽然日常工作很琐碎,但我从来没有‘累死了、烦死了’的感觉。我打心底里喜欢和这些老人在一起。”贺大娴告诉记者,爷爷从小给了她很多爱,给她扎辫子、做饭、接送她上学,她一直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为爷爷和更多老人提供高质量生活。
贺大娴觉得,在养老院,她和老人之间是一种“双向奔赴”。她倾心关爱老人,老人对她也很关心。在很多老人眼里,她就像他们的“孙女”“外孙女”一样,有的老人还会硬给她塞零食。虽然她每次都把零食还给老人,但心里还是很暖、很甜。
贺大娴帮老人整理床褥
年逾八旬的张老太太特别喜欢养老院里年轻人身上蓬勃的生命力。“这些孩子们积极向上,都很活泼,对老人关怀备至,一声声‘爷爷奶奶’,叫得我们心里特别舒坦。一见到他们,我们就高兴,比在家里住着还高兴。”张老太太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养老服务业充满信心,愿意投身其中,这让我们非常振奋。”康源中成·城市颐养中心院长袁莉告诉记者,中心的一线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28岁,近60岁的她在与年轻人共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带着专业背景和创新活力而来的年轻人,很多是想把养老服务作为一个终生奋斗的事业来做的。
袁莉说,她是学护理专业的,曾当过多年护士长。在她上学那个年代,很多人对护士这个职业也有偏见,觉得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儿,但现在社会上早已认可护士的专业性,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养老服务业也一样,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职业偏见终会消除,她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为行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更多老人拥有“乐享”生命的高品质生活。
文/图/视频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程静
编辑:张希璐 摄影:王燕 程静 统筹:王燕 程静
康源养老体验官
火热招募中
抢先体验康源养老专业的服务
邂逅您的养老精彩时光
400-8762-678
快来带它回家吧~